在帝国的心脏,京师的宫殿内,姬太枚将一部厚重的宪法交到了朱高炽的手中。这份《神圣大明帝国宪法》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希望。
“朱高炽,这份宪法,是我们大明帝国的根基。”姬太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未来。
朱高炽接过宪法,他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这份责任的重量。他知道,这份宪法将引领大明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国家政体是君主立宪,”姬太枚开始详细解释宪法的内容,“皇帝是国家的象征,但真正的权力在国会、军事委员会和政府手中。”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幽默,仿佛在说:“皇帝嘛,就是国家的吉祥物,真正的工作还是得靠大家。”
朱高炽听得津津有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宪法,更是姬太枚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规划。
“宪法限制了皇帝的司法权,”姬太枚继续说道,“主体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执行。立法权由国会负责,国会有权反对皇帝的决策。”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严肃,仿佛在提醒朱高炽,权力不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受到制约的。
“皇帝只有同意拒绝的权力,”姬太枚微笑着补充道,“这就像是皇帝的‘否决权’,但记住,这不是为了阻挠进步,而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稳定。”
朱高炽点了点头,他明白,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权力能够平稳过渡。
“太子分为正副两个,”姬太枚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正太子即天子位,副太子即摄政王位。这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传承。”
朱高炽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权力能够平稳过渡。
“国家尊重各民族人权以及部分自治权,”姬太枚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但绝不允许分裂势力存在!”
朱高炽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承诺。
“所有法律必须遵守宪法,所有官员与各机关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违反。”姬太枚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
随后,姬太枚与其夫人嬴欣怡离开了京师。在临走之前,他将姬家军全部托付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我的姬家军,现在是你的了。”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
朱高炽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姬太枚对他最大的信任和期望。
姬太枚和嬴欣怡的身影渐渐远去,他们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已经交给了新一代的领导者。
朱高炽站在宫殿的台阶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责任。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将肩负起这个国家的未来,带领着它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永乐年间的某个清晨,姬太枚和他的夫人嬴欣怡在京师的府邸中,仿佛只是轻轻一挥手,便化作了无数光粒子,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这一幕,既神秘又令人惊叹,仿佛是神话中的仙人归隐。
朱棣在得知姬太枚离开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焦虑。他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朝政,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亲自来到了姬太枚的府邸,希望能够再见这位老朋友一面。
然而,当他踏入府邸的那一刻,他只看到了空荡荡的房间和一张铺在桌上的文章。朱棣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他缓缓地走向那张桌子,目光落在了那篇文章上。
文章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姬太枚的坚定和智慧。朱棣轻声读了起来:
“朱棣吾友,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与欣怡离开了这个繁华的世界。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但我相信,你能理解我的选择。我希望你能够好好对待百姓,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记住,皇帝的位子一定要传给朱高炽,他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年轻人,我相信他能够带领大明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知道,这是姬太枚对他的最后嘱托,也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轻轻抚摸着文章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姬太枚的温暖和力量。
“姬太枚,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按照你的嘱托去做。”朱棣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对老朋友的承诺。
朱棣将文章小心翼翼地收好,他知道,这篇文章将成为他治理国家的重要指南。他转身离开了府邸,步伐坚定而有力,他的心中充满了决心和希望。
在朱棣的心中,姬太枚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和智慧将永远伴随着他,指引着他,直到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将大明帝国带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当姬太枚与嬴欣怡再次现身,他们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京师街头。四周的建筑依旧宏伟,但似乎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他们环顾四周,注意到了街道上行人的服饰和商铺的招牌,一切都透露着不同的时代气息。
“看来,我们又穿越了。”姬太枚微笑着对嬴欣怡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松和好奇。
嬴欣怡轻轻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啊,这又是大明王朝的哪个时代呢?”
他们注意到了路边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正统”二字。姬太枚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轻声说道:“正统年号,这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