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舞台之外的责任(1 / 2)

张女士迈进“声音博物馆”展览大厅的时候,厅里已经满满当当都是人了。

灯光特别柔和,空气里到处都飘着那种淡淡的电子音乐和自然声效混在一块儿的感觉。

展厅正中间有个老大的环形屏幕,一直在循环放着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声音呢。像清晨街边小商贩叫卖的声音啊,医院走廊里护士匆匆忙忙走路的脚步声啊,山区里孩子一块儿念课本的那种稚嫩的读书声啊……每一个声音背后啊,都藏着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现在正一个一个地被讲出来呢。

胡逸就站在展台前面,穿着一身黑西装,那神情看着特别沉稳。

他瞅见张女士来了,就轻轻点了点头,不过也没主动走上前去。

他心里明白,这个展览啊,可不单是给观众瞧的,更是给那些以前老是质疑他,甚至直接否定他的人看的。

张女士慢悠悠地走过展区,眉头稍微皱了皱,不过又像是在想什么事儿似的。

她在一块互动屏前面停住了脚,屏幕上正显示着一条听障儿童录的“声音日记”。

“今天我学会唱《星星》这首歌了,虽然我听不见,但是我能感觉到妈妈在我耳边轻轻哼这首歌……我想当个歌手,好让大家都能听到我的声音。”

这段录音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呢,还配上了一段轻轻柔柔的旋律,那旋律悠扬又动人。展厅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所有人都被这声音给吸引住了,好多人眼睛里都有点泪花在打转呢。

张女士的眼角也有点湿湿的了。她把头抬起来,朝着展台前面的胡逸看过去,眼神里变得复杂起来了——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满是不屑,而是有惊讶、认可,甚至还带了那么一点点敬意。

下面就到嘉宾致辞这个环节了。张女士把话筒拿过来,说话的语气很平静,但是又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力量:“我以前老觉得音乐就是用来娱乐的,就是个产业,就像个商业符号似的。可是今天呢,我瞧见它还有另外一种力量。音乐可不单单是文化的一种承载物,它还是社会治理的一种软力量呢。”

她停了一下,眼睛把全场都扫了一遍,最后就定格在胡逸身上了。

“就因为今天看到的这些,我打算向有关部门提个建议,在下一个财政年度设立一个‘音乐公益专项基金’,这个基金就专门用来支持那些有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音乐项目。”

这时候掌声那叫一个响啊,跟打雷似的。

张女士把话筒放下,从讲台上走下来,经过胡逸身边的时候,小声地说了句:“你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胡逸就轻轻笑了一下,也没再多说啥。

在人群后面呢,李先生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

“喂,我是李先生啊,我现在就在胡逸的‘声音博物馆’这儿呢。”刚听完那段听障儿童的声音日记,真的把我给震到了。我打算给这个项目写个专题报道呢,标题我都琢磨好了——《音乐,源于心灵而非仅为耳朵》。

挂了电话之后,他抬起头朝着胡逸的方向看过去,眼睛里满是欣赏和敬佩。

在另一边呢,小王在人群里的态度也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变。

他以前可是圈子里特别有名的策划人啊,以前就盯着流量和热度看。

但是看了这个展览以后,他头一回发觉,音乐可不只是个娱乐的玩意儿,它能承载的东西可多了去了。

他走到胡逸跟前,很认真地讲:“胡先生,要是后面有公益演出的项目,我想参与进来。”

胡逸看着他,笑了笑说:“欢迎啊。”

这时候呢,陈总已经把协会理事会议给召集起来了。

他在会上说:“咱们不能再把社会责任这块给不当回事儿了。音乐产业不能光想着赚钱,还得有文化担当,得有社会责任感。”

他还提出要弄个“社会责任委员会”,并且邀请胡逸当名誉顾问呢。

虽说还有几个理事有不同意见,觉得这种“理想主义”的搞法会让行业竞争力变弱,不过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接受这个趋势了。

“咱们得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才行啊。”一位上了年纪的理事很是感慨地说:“以前啊,咱们靠的是资本和资源,可现在呢,得靠内容和责任来赢得大家的心喽。”

会议一结束,陈总就给胡逸打了个电话:“委员会的事儿已经定下来了,名誉顾问的位置给你留着呢。不过啊,我也知道,你心里真正想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听到那些被人忽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