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激流勇进(2 / 2)

\"杨书记从宁夏请的技术员!\"刘老根骄傲地说,\"说俺们这的枸杞比原产地还甜!\"

中午在村食堂吃饭时,刘志强发现自己的碗里多了个荷包蛋。正要道谢,却看见其他人都没有。

\"刘县长,\"做饭的大婶笑着说,\"杨书记交代的,说您胃不好。\"

刘志强的手抖了一下,蛋黄流到了米饭上。

回程路上,杨进京突然让司机停车。堤坝下的滩涂上,十几个村民正在收网,银光闪闪的黄河鲤鱼在网中跳跃。

\"老刘,\"杨进京指着渔网,\"记得你岳父是省宾馆采购部的?帮忙牵个线?\"

刘志强终于绷不住了:\"杨书记,您怎么连这都知道......\"

\"当书记的,心里得装着全县老百姓。\"杨进京望着黄河水,\"也装着所有干部。\"

第二天早会上,刘志强破天荒地主动发言:\"我认为滩区模式可以在全县推广!\"说完还补充道,\"我负责联系省宾馆的销售渠道。\"

会场一片哗然。周卫国悄悄冲杨进京竖了个大拇指。

但质疑声并未消失。这天杨进京正在工地劳动,地委组织部突然来电:\"杨进京同志,有群众反映你搞'形象工程',请书面说明情况。\"

杨进京放下铁锹,直接让秘书拿来摄像机:\"把这里的一切都拍下来,特别是群众的笑容。\"

视频连同说明材料一起送到地委。三天后,地委书记亲自带队来调研,看到滩区的真实变化后,当场表态:\"这样的'形象工程',越多越好!\"

更大的认可是在月底。省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五分钟报道了开州县\"防汛与扶贫结合\"的经验。节目播出当晚,杨进京家的电话成了热线。

\"杨书记!\"刘老根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省里来了好多人参观,订单接到手软!\"

杨进京却盯着电视画面里一个细节——背景中有段堤坝的水泥标号不对。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赶到工地,硬是让人把刚浇注的五十米堤坝砸开重做。

\"杨书记,\"施工队长心疼得直咧嘴,\"这可是十几万啊......\"

\"质量不过关,就是害人命!\"杨进京抄起铁锹,\"来,我跟你一起干!\"

这件事传开后,县里的风言风语突然少了许多。连最挑剔的审计局长都在酒桌上感叹:\"老杨这人,轴是轴了点,但真心为老百姓啊!\"

秋收时节,滩区迎来了历史性时刻——第一批枸杞丰收,柳编产品远销海外,黄河鲤鱼打进了省城超市。庆功会上,刘老根代表村民送给杨进京一份特殊礼物:用百年柳根雕刻的\"黄河守护神\"。

\"杨书记,\"老人哽咽着说,\"在俺们心里,您就是黄河滩的守护神!\"

杨进京捧着沉甸甸的雕像,望向台下——周卫国在跟刘志强碰杯,王丽正拉着滩区妇女们合影,连一向严肃的纪检书记都笑出了褶子。

这一刻,他知道所有的非议与质疑都值得。因为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希望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守护这份希望,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