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议论声如同细密的潮水,在人群中暗暗涌动。
“瞧他这气度不凡的模样,说不定是哪位宰辅家的公子。”
一个身着鹅黄衣衫的少女,微微踮起了脚尖,努力朝张毅的方向张望着,眼中满是好奇与猜测。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藏青长袍,神色沉稳的青年,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我在朝中大员府邸的宴会上,似乎从未见过此人,若真是名门公子,不该如此陌生啊!”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愈发热烈之时,人群中忽然有人开口说道:“我刚才看到孔府管家孔德亲自为此人引路,态度还非常的恭敬,此人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长安三大才子,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在孔德的引领下缓缓走进了花园。
“大家快看,长安三大才子也来了。”
人群之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刹那间,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聚焦了过去。
高书砚一袭月白长袍,手持一把水墨折扇,风度翩翩;许文庸一身宝蓝锦衣,腰佩白玉,气质温润儒雅;韩学礼身着藏青儒衫,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深邃的睿智。
“听闻高才子的诗词,笔落惊风雨,上次他在长孙府的诗会上所作之诗,可是得到了长孙大人的夸赞。”
一位身着桃红襦裙的少女,眼中满是倾慕,一脸兴奋地对身旁的女伴说道。
“许才子的文章亦是一绝,经世治国之论鞭辟入里,我太学里的博士都对他的见解称赞有加。”一位年轻书生补充道。
三大才子的到来,立马就引起了现场众人的热议,人们关注的焦点瞬间从张毅转移到了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的身上。
就在众人对三大才子的才情议论得热火朝天之时,三人在孔德的引领下,来到了张毅隔壁的露天雅间。
“三位公子,这就是你们的位置,我家小娘子的生日诗文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三位公子快快请座,我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
“孔管家请自便!”
高书砚点了点头,目光不经意间扫向了隔壁的露天雅间,一眼就认出了正在喝酒的张毅。
高书砚的脸色微微一变,怎么到哪都能遇到这小子,还真是冤家路窄啊!
高书砚虽然对张毅很不感冒,但出于礼貌还是微微的拱了拱手,“张大人好久不见,幸会幸会!”
高书砚说话的声音不小,现场众人几乎都听见了。
“张毅!原来他就是少年圣贤张毅,怪不得他的位置这般靠前。”
“那是自然,张毅现在可是陛下眼前的大红人,年仅十三岁就被陛下册封为高陵县子,与朝中多位国公大佬交好,身兼数职权势不小。”
“不错!我还听说,张毅拥有随时进宫觐见陛下的资格,要知道这可是朝中三品以上大员才有权限啊!”
“没办法,人家张毅不仅诗文对联天下一绝,还在突厥入侵一事上立下过大功,现在更是提炼出了没有苦涩味的精盐,帮助朝廷统一了全国的食盐产业,深得陛下信任也是应该的。”
“是啊!张毅不仅革新了精盐的提炼之法,还弄出了可以保护马蹄的马蹄铁,大大增强了我大唐骑兵的战力,如此天纵奇才,确实当得起少年圣贤之名。”
“……”
现场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言语间满是对张毅的敬佩,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高书砚听着众人不绝于耳的溢美之词,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微微抽搐了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猛的涌上了心头。